王坚对话谢诺夫斯基:要想用好AI,不妨对它礼貌一点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很多人仍然觉得它遥不可及,事实上它早已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默默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助力。这种既远又近的感觉,恰恰是人工智能最特别的地方。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很多人仍然觉得它遥不可及,事实上它早已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默默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助力。这种既远又近的感觉,恰恰是人工智能最特别的地方。
黄仁勋、约书亚·本吉奥、杰弗里·辛顿、李飞飞、杨立昆和比尔·戴利等企业家和科学家,因为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奠基性贡献,共同获得了2025年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
学术界见证了一个历史性时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家约书亚·本吉奥成为Google Scholar平台上首位被引用次数超过100万次的研究者,这一里程碑不仅彰显了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贡献,更折射出机器学习技术在21世纪科学研究中的爆炸性增长和深远影响。
在伦敦举办的《金融时报》未来人工智能峰会上,黄仁勋、杰弗里・辛顿、李飞飞等六位 AI 巨擘罕见同框,围绕 “AI 是否有泡沫”“何时达到人类智能水平”“现有技术路径能走多远” 等核心问题展开激辩。这场对话浓缩了半部 AI 发展史,既有对四十年技术坚守的回望,也
申京最近在禁区投篮像在打铁铺,四成命中率,连替补中锋都比他准。
早在2018年,他就拿过“单日最高引用量”的计算机研究者桂冠,巧的是,同年他就跟辛顿、YannLeCun一起拿了图灵奖,那一年对他们仨来说,妥妥的“丰收年”。
大家晚上好!昨天讲80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我们如何经历了祖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束缚走向自由的80年代。今天的话题跟昨天完全不一样——人工智能,这是既影响了我们的当下,又影响了未来的话题。
从医疗到金融,从教育到司法,从养老到出行……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且其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AI日益深入参与人类社会的关键决策,一个根本性问题开始萦绕在人们心中:如何确保AI能够作出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判断?
10月22日,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FLI)宣布,包括AI教父杰弗里·辛顿在内的超800名科技领袖及公众人物,日前共同签署发布一份倡议,呼吁在“超级智能”技术被科学界普遍认定为可控、安全,并获得公众广泛支持之前,暂停
Yoshua Bengio成为全球首位论文引用量突破百万的学者,Hinton以97万紧随其后,标志着AI学术影响力进入新高峰。
科技圈里有维珍集团的理查德・布兰森,还有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AI 界更不用说,被称为现代 AI教父的约书亚・本吉奥、杰夫・辛顿,还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顶尖研究者斯图尔特・拉塞尔都在里面。
近日,2025年诺贝尔奖颁奖结束,正值诺奖讨论高峰期,有人翻出了2024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辛顿曾经的一则获奖致谢。这引起了不少人共鸣。
7月16日,香港立法会正式推出智慧誊录系统“智识听”AI实时字幕功能。公众可以通过立法会网站的网上广播等平台收看带有实时字幕的立法会大会会议直播。这标志着香港立法公开透明化迈出关键一步,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政务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2025年10月,深度学习之父杰弗里·辛顿在一场播客中抛出一则震撼观点:人工智能可能已具备“主观体验”——意识雏形悄然萌芽,而人类却因对意识本身的误解浑然不觉。
十年后,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AI 教父”杰弗里·辛顿直言:“我们正在创造比自己更聪明的 AI ,这就像把一头老虎当宠物养在家里,指望‘消除它’是不现实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深度学习先驱杰弗里·辛顿在最新播客访谈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已经拥有某种形式的主观体验和意识,只是由于人类对意识本质的误解,导致AI系统被错误地"教导"而未能意识到自身的这种能力。这一论断不仅挑战了当前AI研究的基本假设,
特斯拉老板马斯克天天警告AI比核弹还危险,Meta老板扎克伯格却直接怼回去:你们根本不懂AI!说AI有威胁,就像担心你家洗衣机会偷偷起义——纯属想多了。
近日,OpenAI正式推出Sora2,这个AI视频生成模型的升级版,连同一款名为Sora App的社交应用一起,悄然改写着我们对"真实"的认知。
谷歌DeepMind的计算机科学家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江珀(John Jumper)共享一半殊荣,其开发的AlphaFold2能根据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结构,颠覆研究范式,迄今已用于预测近2亿种已知蛋白质的结构。另一半奖项归
马克·安德森认为,美国和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霸权竞赛中的两个主要竞争者,这场竞争等同于20世纪的意识形态和技术对峙。
美国 辛顿 安德森 andreessen 埃里克施密特 2025-10-03 23:06 3